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新闻
新闻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心怀敬畏,留住中华民族的集体乡愁

    时间:2017-03-15 10:04:03  来源:文艺报  作者: 徐健 李晓晨 黄尚恩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今年1月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振兴传统文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与此同时,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媒介的力量,传统文化对民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不断提升,特别是随着《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文化类综艺节目以及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三季)》、戏曲“真人秀”《伶人王中王》的热播,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正成为这个时代的共识。传统文化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热议话题。大家表示,要加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可见、可感、可触,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活化传统,加大顶层设计的力度

    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冯双白委员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举精神旗帜、树立精神支柱、重建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也是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当前,国学热、儒学热、古典诗词热,是令人欣喜的,但不应该将举精神之旗、立精神之柱、建精神家园与国学、儒学热简单完全地划上等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不要被表面的热潮迷住识别真伪的双眼,不要用热门话题挡住倾听真理的双耳。传承的要义是“优秀”二字。他建议加大顶层设计的力度,对传统文化多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借鉴创造、推陈出新的实实在在工作。

    潘鲁生委员认为,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和生活方式,融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爱诚孝仁、崇德向善的伦理观念,比如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事象、口头文学和传统工艺,比如家族代代相传的家风家训。我们要增强文化自信,梳理民族的文化家底,从内涵上把握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做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鼓励地方复兴民族文化传统,结合传统节令丰富民众文化生活,重视新兴乡贤回归,礼敬民俗礼节、行规行律、家风家训等中华优秀传统生活方式,发挥乡土文化的社会功能,留住中华民族的集体乡愁。许江代表谈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首先要重在“活化”,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一个庞大的整体,同时又应该是一个可再生的体系。近百年来,传统文化一方面受到西学的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在扎根中国大地时起起落落,可以说是筚路蓝缕走到今天,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文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展现出强盛的生命力。

    敬畏传统,做好传承相关配套工作

    对于作家来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写作。阿来代表认为,文学写作肯定需要把一个故事放在特定的场域之中,只要真实地去表达,其地方性和民族性就会自然呈现。作家不应该故意强调自己的民族身份,更不能以“民族代言人”自居。因为一旦有了过分强烈的代言人意识,就有可能为了强化地方性、民族性,而编造一些民族性元素,进行符号化的、外部风情化的描写。他说:“我每一部书都试图解决自己心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之所以书写民族的历史、传统的文化,就是试图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而观照现实的作品,则在思考,我现在处于什么状态,我要到哪里去。进行文学书写,首先是因为自我内心的需要,而不是出于代言人意识。这样反而有可能与历史、现实进行真切对话,从地方性、民族性写出普遍的东西,写出历史的真实、文学的真实。”

    池莉代表认为,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不是简单地强调要重视、要繁荣,必须经过政府的专门研究、部署和规范,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和选择推荐,形成一个系统的文化生态工程。“一定要落实到政策制定和人员配置上,真正把优秀文化的挑选、推荐、落实都配套做起来。”

    欧阳黔森代表关注的是古籍保护和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问题。他说,现在图书馆里有很多古籍,但因为年代久远,保护不周全,有一些就慢慢腐烂了。古籍中保留着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各个地区的历史与文化,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重视这个问题,加强对古籍的保护。除了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民间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类优秀的传统文化,都亟待保护和传承。就拿贵州来说,就是要让古村落保留它的原始形态,让优秀的民族音乐、舞蹈继续传承下去。

    田青委员谈到,弘扬传统文化,首先是尊重和学习传统文化,否则就容易闹笑话。“当前有很多现象,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但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弘扬传统文化是好事,但要在好好学习、弄清弄懂之后再弘扬。”他认为,传统文化底蕴深厚、内容丰富,因此学习传统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先经过认真的学习和研究,真正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才能做到真正的弘扬和传承。

    尊重传统,从文化自觉迈向文化自信

    “自2012年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启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以来,已有4000多个村落被纳入保护范畴。但问题是,这些村落只要一被选出来,就进入了旅游领域,变成了商品。”冯骥才委员今年的提案继续关注传统村落的保护问题。他在调查中发现,那些经典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建筑被商业化之后,摇身一变成了民宿。“但最近一年多,很多民宿已经荒废了。”他认为,申请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前提是必须按照国家的保护规定与标准制定严格的保护规划和旅游规划,报请国家管理部门核准。凡开展旅游的传统村落,干部与管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学习和掌握国家相关部门制定的保护规定。“如果有了全民的文化自觉,人们都能热爱自己的文化并引以为傲,我们就有了文化的自信,整个社会的文明也会随之发展起来。”

    姚晓英代表谈到,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在乡村显得尤为珍贵。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们的乡村世界也面临着多样价值观的冲击。敬畏自然的心境、敬畏神灵的约束力量、守望相助的传统理念正在乡村生活巨变中变淡。她呼吁,尊重乡土文化的约束力量,尊重传统民俗文化的建筑地标,它们是心灵升华需要的载体。在乡村走向城镇化的过程中,要珍惜保护记忆的民俗文化细胞,特别是在村庄改建中要尊重文化发展规律,保护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让人们的生活走向现代化的同时,依然能够找到安抚心灵的精神文化空间。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