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新闻
新闻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时间:2017-03-09 10:13:43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薛帅 程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从整体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今年两会期间,多名代表、委员就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展现独特魅力,展开一系列交流与讨论。

    优秀传统文化是根与魂

    “文化要自信,首先要在精神上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塑造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塑造中国精神,最核心的是传承、发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看来,几千年来连绵不绝、薪火相传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中华民族,形成了中国人对本民族文化血脉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电视节目能火,正是因为重新唤醒了当代人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中国诗词浩若烟海,读诗爱词之人在当下也数不胜数,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依然保持着青春活力。近百年来,传统文化一方面受到西学的强烈冲击,另一方面在扎根中国大地时展现出一种更加强盛的生命力。

    “无论是耳濡目染,还是言传身教,它已融入我们民族的基因序列。”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院长杨俊说,由优秀传统文化淬炼出的精神、气质与底蕴一直延续在一代代中国人的血脉中。“每次去国外演出,都会加强我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我会在国际场合选择有强烈中华文化标识的衣着,并为之自豪。”杨俊坦言,每位文艺工作者都要有放眼全球的文化视野,更要有回归本民族的文化认同与自信。

    尽心履职,回应关切

    今年两会期间,围绕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委员尽心履职,回应关切。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澍在谈到如何破解汉字书写教育的难题时表示:“学好汉字、写好汉字,已成为关系到中华文化自信、优秀文化传承、民族凝聚力提升甚至国家文化安全的大事,我们应该对此高度重视。”他发出“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倡议。

    “转变民族音乐在教育和创作领域的工作重心是继承发展传统音乐的根本保证。”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乐团团长席强建议,在国家文化部门、教育部门的主导下,集中全国的民族音乐专家学者,就专业音乐教育体系和学术体系进行政策性和行政性指导,并进行法规性的制度建设,使民族音乐传承真正在国家文化政策的主导下在文化教育体制中进行落实。要让民族音乐在各个层面的教育和表演中落地生根,民族音乐事业才能掷地有声地得到传承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宋心仿、周洪宇与全国政协委员汪国新等提出了打造并推广“中华国服正装”的相关建议与提案。“国服不仅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服饰,更是一个国家发展历程中思想文化、艺术积淀的浓缩,同国旗、国徽、国歌一样,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标志与符号。”汪国新说,尤其在中国发展壮大以后,通过打造“中华国服正装”,保护和继承传统文化,塑造民族之魂,已成为时代的需要和民众的普遍共识。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今年的提案是《重视传统文化在时代语境下的新型传播模式研究》。“移动新媒体、文化创意行业和视觉技术等具有新时代特点的传播因素的强势崛起,为文化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寻求两者的契合点将成为破解困境的新出路。”许钦松说,传播平台方面要重视与新媒体平台的结合,重塑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传播形式上要重视与其他文化创意行业的结合,增加传统文化的娱乐性和吸引力;传播技术上要利用先进的视觉技术和交互技术,让传统文化展现更具吸引力的新面貌。

    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中生根

    青少年的教育问题关系到民生与国运,是今年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更是众多代表、委员的共识。

    去年的两会上,分别来自黄梅戏、川剧、秦腔戏曲门类的全国人大代表杨俊、沈铁梅、李梅不约而同地提出在青少年成长中加大戏曲教育内容与教育力度的建议。今年参会,3位代表都格外欣喜。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使得戏曲“进校园”越来越普及,“进教材”越来越有实现的可能。

    “连续几年,我不断提出把传统戏剧纳入学校的教育体系、加大传统戏曲人才建设、加大戏曲进校园的力度与范围等建议。”杨俊坦言,如今在湖北武汉,戏曲进小学、中学校园已达90%以上。更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校主动要求增加戏曲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与频次。楚剧、汉剧、黄梅戏,在武汉青少年心中早已生根,渐至茁壮。

    “成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渐凸显出来。我们希望传统文化艺术能从幼年开始便植根于孩子们的心中。”沈铁梅说。

    “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及传承仍然是目前教育的短板。”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赵葆秀表示,“青少年时期如果到剧场里看一两场高水平的经典京剧,对他们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会起到奇妙的启蒙作用,甚至从此产生兴趣。”为此,她建议由教育部立项,并将其纳入学校德育、素质教育和美学教育的必修内容,组织实施中小学生在校期间的几年里走进剧场,看一到两场整出的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京剧优秀传统剧目,让孩子们接触并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魅力。

    如何把这颗传统文化的种子悉心栽培在青少年心中,却不能操之过急。正如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所说:“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责任编辑:王海峰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