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央视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播出,引发热议话题,首期节目中濮存昕、柳传志、张梓琳等名人纷纷前来捧场,以每位嘉宾朗读一段文字的形式,展现不同的人生故事,该节目在豆瓣评分高达9.3。不过这个节目最引人关注的,是首次担任制作人的董卿。
今年春晚,红了董卿的口红;《中国诗词大会》,红了董卿的文学素养;到了《朗读者》,这位央视综艺一姐,又被开发出制作人的潜能。在首播当晚,董卿接受了记者的微信采访,采访时她正在带着工作人员开庆功会,虽然兴奋,但语气依旧冷静,董卿说,并不认为文化类综艺就此迎来春天,但起码她做的这个《朗读者》,可以成为一个风向标,承担起文化传播的责任和使命。
谈《朗读者》
“我自己本身对文学的确是很感兴趣”
记者:首次当制作人,你为什么选择做这样一个节目呢?
董卿:其实最大的契机是因为我在这个行业已经做了22年了,已经到了去做一档真正自己喜爱节目的时候,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应该到了一个扛起文化大旗、承担起文化传播这样的职责和使命的时候了,再加上我个人的兴趣爱好吧,这就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和个人的一个特性,像在寻找一个吻合度的一种产物,此外我自己本身对文学的确是很感兴趣,而且对人也很感兴趣,《朗读者》其实无非就是把文本和人物结合在一起。
记者:节目首播之后你的感受如何?
董卿:很开心,也很紧张,但最后的结果是很好的。
记者:这种节目如何打动人呢?
董卿:这是个文化类节目该怎么突围的问题,我觉得首先还是我们期待着整个社会一个大的环境有所改善,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尽我们所能去做情感类的一种共鸣,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一种认知和最温柔的一种记忆。
唠“选嘉宾”
“嘉宾标准就是
有影响力、有知名度”
记者:节目选择嘉宾的标准是什么?
董卿:嘉宾标准就是有影响力、有知名度,但是也希望他有独特的人生经历,有独立思考能力,或者说他身上有些特别的品质值得我们去弘扬。
记者:节目有新人也有普通人,为什么用这种方式呢?
董卿:其实在最初的时候,我们考虑的是全明星阵容,但是后来我们发现,其实明星已经被过度消费,在他们身上很难或者说比较难捕捉到大开大合的人生故事。而在普通人或者说一些特殊的普通人身上,真的有我们意想不到的、能够给我们带来惊喜和感动的一些人生经历和感悟,所以坚定地采用了“星素结合”这样一种方式。现在看还是达到了预期,像第一期里面“鲜花山谷”那对夫妇,就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对普通夫妻,能够有如此真挚、美好、单纯的一种生活,给我们大家都带来了无限的想象。
记者:嘉宾有给你带来什么意外之喜吗?
董卿:有啊,比如有观众反映,他们通过濮存昕的朗读才知道,原来老舍(三声)是念老舍(四声),真是涨知识了。(笑)
文艺综艺的春天
“起码它是个风向标”
记者:前一阵子《中国诗词大会》大热,现在的《朗读者》同样火爆,你觉得是不是文艺综艺的春天来了?
董卿:其实文化类的节目真的很难做,我并不认为《中国诗词大会》或《朗读者》得到了大家的关注,就标志着今天中国文化类的节目就开始大火或者说真的迎来了春天,但是起码它是个风向标,它让我看到了在一些真人秀和纯综艺节目霸屏的今天,大家对文化节目也有关注,这给我们带来了鼓舞,我们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
记者:这种节目的制作是不是比传统综艺难?
董卿:对,文化类节目真的不好做,它需要更精心地设计,好在首播之后得到了很多的反馈及如潮的好评,它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和鼓励。
记者:你是否担心过这种节目老百姓看不懂?
董卿:很多人都觉得这个节目老百姓可能看不懂,可是我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个节目的最后一位嘉宾——96岁的大翻译家许渊冲。他应该说是本期节目当中文化含金量最高的嘉宾,也是离普通老百姓生活比较远的一位嘉宾,但是他的讲述却引发了最多的共鸣、关注和赞赏。我觉得并不在乎大众是否熟悉并在乎他的事情,关键在于他的讲述能不能引发共鸣,许老先生节目中的可爱和执着,打动了无数人。我们也收到了很多的反馈,就像我的好朋友娄乃鸣导演所说,“用两个字儿来形容第一观感 惊了 ,完全没有套路的一个节目,哪里请来的大神,在不经意间流露美和旺盛的生命力,真好。”还有尹鸿老师的评价,“别具一格! 慢下来 用朗读做电视,真是稀缺而有价值的电视文化。”还有很多观众关注到了片尾曲是台湾民谣之父胡德夫的演唱,觉得真是意外之喜。
记者:你也有每天阅读的习惯吗?
董卿:我每天睡前有一到两个小时的阅读时间,这是我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我觉得这是很自然也很顺理成章的事。我们每个人都有闲暇时间,就看你把时间放在哪里了。现在大家每天花费很长时间刷微信,我这个人微信朋友不多,也没有开微博,注意力都放在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