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文苑荟萃
文苑荟萃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社会与物理学原理 第四章 人生坐标系

    时间:2021-05-10 16:19:18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李继领

    u=1639615929,528849483&fm=26&gp=0_副本.jpg 

        人的生与死,从生物学上说不过是细胞的聚和散;化学上说是氧、碳、氢、氮等化学元素的化合和分解;物理学上说是生命运动;哲学上说是存在与不存在;对社会管理组织来说只是户口本入户与销户。生命的过程,社会学叫人生;生物学叫能量代换或新陈代谢;文学上说是“我这一辈子”。生与死都不由自己决定,这点是人与人之间的彻底平等,投胎于何时何地和什么样的家庭,完全由上帝掷骰子决定。点子好的,投身太平盛世的官宦之家,生长于温柔富贵之乡,笙歌繁华之地,享不尽的荣华富贵;点子背的,投身在颠倒混乱的年代,颠沛流离,朝不保夕,再碰上贫寒家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饥寒交迫。出身于显贵的功臣世禄之家,凭世袭就可以得到一官半职,天然占有优胜的社会资源;出生于寒门,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求生存,每走一步都阻力重重,倍感心酸,历尽坎坷勉强求个社会立足之地。如果把人生之路比作登山,起点于山上、山下、山沟里的不同地点,要达到同样的目标所付出的汗水是大不相同的。特别是当社会出现官二代、富二代、穷二代这样的社会既定差别时,有人终生奋斗也达不到另一部分人靠世袭和继承就能坐享其成的人生高度。这也是上帝的无奈,人类建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社会组织结构,由此出现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平等,这是人类违背了上帝的旨意。在上帝的眼里,人人生而平等,个个享有天赋人权,但到了人间,因为人性的自私产生了争夺、贪婪和性恶,才使社会处处有不平,人生处处有险滩。

    人生,其实不过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的生命运动过程,人的生命周期长短不同,每个人在社会中活动影响的范围大小也不一样。比如,国家领导人可以到全国各地视察,走到哪里都是特级保卫,前呼后拥,说出的每句话都是重要指示,还可以随时乘专机带夫人出国访问,走到哪里都是热烈欢迎,都有仪仗队鸣炮奏乐。官员们也可以借公务旅游,分文不花,吃住不愁。老百姓无论到哪里都要花自己的钱,跟旅游团出去还往往被强制购物。国家领导人讲句话,要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贯彻执行;当官的在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也能呼风唤雨,声势威赫;普通人的影响范围仅限于他工作所在的组织团队、朋友圈及家庭,办一件小事情都要低三下四地到处求人,往往还被官场踢皮球。这样的生存差别,在一个历史阶段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就形成了每个人的社会存阈,阈值则通常以名利、财富、权势等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符号来表示。如果用图像表示,就可以把人的生存年龄作为直角坐标系的横轴X,把其活动空间及影响的人数范围作为纵轴Y,把人生各阶段的活动或者说是成就的事业作为点放在这个具体的时空坐标系中。然后连点成线,就是他的人生坐标轨迹(见示意图)。这个人生坐标系可以分成如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是一般人的人生轨迹。表示人生在世的存续时间长度,也就是活着的时候(用x的正值区间表示)和他的社会正面影响范围(用y的正值区间表示),在这个区间的点,即所有的社会活动都是正面的,由此连点成线的人生轨迹也是个正值阈。

          第二象限是流芳百世的人生轨迹。表示人虽然死去,但是仍活在后人的心中。这里作为生命的存在x轴已经为负值区,但是其社会影响依然存在,所以y值还是正值,在这个象限里者,存在时间越长表明其历史贡献越大。

         第三象限是遗臭万年的人生轨迹。表示人虽然死去,但是其社会负面影响依然存在,所以x值和y值皆为负值区域。在这个象限里者,存在时间越长表明其负面历史影响越大。其历史存在的价值不过是被人骂,或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后人,引以为鉴。其在历史上的影响程度由其活着时候所造的罪孽决定。

          第四象限比较复杂,表示人生在世期间也就是活着的时候(用x的正值区间表示),他的社会影响范围则是负面的(用y的负值区间表示)。一般的情况下,这是因为犯了罪行或者遭受冤假错案,从第一象限掉进来的。在这个区间里,生命还存在,所以x为正值,但是社会影响是负面的了,所以y为负值,罪行越大y负值的绝对值就越大。如果死在这个区间里,他就是社会的罪人,其人生的轨迹曲线呈现由正转负,最终的人生阈值就转移到第三象限里,罪行越大存续时间越长。

     人生都是从第一象限开始的,任何人都不会一开始就进入其他象限里。第三象限里,都是成为历史罪人之后才被后人放进去的,所以被称为遗臭万年。

    如果因为遭受冤假错案最终被平反昭雪,这时他如果还活着,其人生的轨迹点又返回到了第一象限里。普通人死了后,也就停留在这个第一象限里了。如果是社会精英,因为对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其人生轨迹点就从第一象限移入一个虚存的第二象限里,因为他的最终社会影响仍然是正面的,所以仍然被人们怀念,直至流芳千古。

    历史上因言获罪,后来被平反昭雪,最后死在第一象限里的历史名流很多,如苏轼、范仲淹、王阳明等都曾蒙受冤屈,后来平反昭雪,最终死在第一象限里某个阈值点上。后人根据他们的所作所为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将他们转入人生的第二象限里享誉于后。

    u=4145604085,2569827079&fm=26&gp=0.jpg

    一般人因为仅仅是蒙受了冤枉,被平反昭雪也就了结了,最终就停留在第一象限里了。这种请况通常是被错判了的刑事犯人,作为普通人本来就没有太大的社会影响,因此蒙受冤枉和被平反,影响的只是他个人及其亲属。

    对一些历史先驱者或思想文化精英来说就比较复杂了,通常这些人具有社会发展远见,走在时代的前列,奋勇当先而又不被当时的政权组织所允许,以政治犯或称为破坏国家安全罪杀头坐牢。这时普通群众都不明真相,遵循一贯的“因为杀头坐牢才有罪”的思维定势,将其放在社会负面影响的y区间里。一旦平反昭雪,被冤枉时所造成的负面社会影响便会一下子由负转正,并且还会以增量的绝对值转化,即转化后的y正值的绝对值远远要大于其被冤枉所造成的负值的绝对值。这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如果在其活着时被平反昭雪,则其人生轨迹立即返回第一象限里,等他在第一象限里死后又被后人移入第二象限里。如柏杨的人生轨迹就是如此。

    第二种请况是,如果人死在第四象限里,多年后才被平反昭雪,那么他因为蒙受了不白之冤在没平反之前的这段时间里将被人放到第三象限里,作为遗臭万年对待,等平反后再从第三象限转入第二象限里,以流芳千古对待。如被慈禧太后砍头的戊戌变法四君子以及当代的刘少奇的人生轨迹就是如此。这种人生轨迹依次经过了第一、第四、第三象限,最终落在了第二象限,逆着象限固有顺序而做生命运动,表现得最曲折复杂,同时也最精彩,最为后人称赞。这也是历史的公平,或者说苍天有眼!这是社会整体运动的天之道给予的社会公平,但对其本人来说却是含恨去世,死不瞑目。

       第三种情况是,蒙受了不白之冤,永远没得到平反昭雪,或者成为历史疑案、悬案。这种情况只有到阎王爷那里找答案了。因为没被平反昭雪,是否是冤案?那也只有当事者自己明白,当所有当事者都死了,这案子就只能成为历史悬案了。所以,读历史书一定要多长个心眼,特别是不能轻易相信当代人对当代人做出的所谓“历史评价”。

           一个普通人终其一生的存在阈,都在第一象限里,如果犯了罪进监狱就没有了公民权,这时他的人生坐标点就落在了第四象限里。如果一个人因政治犯罪或者因为冤假错案而平反昭雪,他的人生坐标点就又从第四象限回到了第一象限里。人在活着的时候,其坐标点x为正值区域,但是坐标的y则既可以是正值区域也可以是负值区域。所以,大多数人的人生坐标系的终点要么在正区间的第一象限,要么在负区间的第四象限里。有人死于第一象限,有人死于第四象限里。只有极少说人,死后被后人从第一或第四象限里移入第二或第三象限里。如果英灵常在,名垂千古,他就进入死后的第二象限里,这里时间对死者来说是负区间,而影响的空间则是社会的正面影响,所以空间是社会影响的正区间。这第二象限的存在者,对其本人的生命体来说仅仅是个虚数存在,而对后人来说又是个精神存在。一般根据他活着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决定其精神存在的空间范围大小和时间的长短,有的几年,有的几十年,有的数百年,有的数千年不等。像三皇五帝会永远存在中华民族的记忆里;鲁迅和柏杨这样的文化精英也会存在于我们的历史文化名人之中。至于先秦诸子百家就更不用说了。像历史上的赵高、严嵩、魏忠贤、和珅等,也永远钉在了第三象限的负区阈里。在第一象限或第四象限里,构成了人的有生之年的生命轨迹,至多不过百年,时空都有限。而在第二象限的流芳百世或第三象限的遗臭万年,则时空都不受限制,可以无穷大。

    图片1.png 

         人生千姿百态,千变万化,只能简要的略举几个例子示意,有兴趣者尽管补充完善。当然也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试着画出自己或者其他熟悉者的人生坐标或人生轨迹图像。

      根据我的人生经验,一般来说人生十年会有一大变,五年会有一小变。按照黄帝内经给出的生理周期,“女七男八”,将这个年龄作为坐标x轴取值点,或者以510 作为x轴的坐标取值点,基本上都是一样的。对一个具体人来说,用以上数据取值画出的生命轨迹基本相同或相似。诸位不妨试着画一下自己的人生轨迹坐标图像。

      这里要注意,x轴以年龄取值比较简单,人生不过百年,x轴的一般数值不超过100y轴以社会影响范围取值要复杂一些,可以按其社会活动所影响人数取值,也可以按其社会活动所影响的区域取值,不过这二者一般是正比关系,怎么取值都不会出现矛盾对立的结果。当然为了更精确,也可以用活动区域的影响范围和所影响的人数进行加权平均取值,权数可以根据所从事的职业、行业、社会结构形态等来确定。但是无论怎么,其结果都只是个近似值,而不是精确值。这就是社会运动与自然界运动的不同之处,因为社会运动是社会全体人员共同作用的矢量和,影响一个人的社会因素太多、太复杂,根本没法测定一个具体人在其社会活动中的动量、动能和势能以及在社会活动中的力量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由此我只能力求用物理学的原理分析社会运动,限于所掌握信息量和分析方式、方法的局限,这种分析还是建立在类比推理基础之上,这样的分析即便是符合逻辑,也不能像几何证明样的推理严密,更不能用数学的方法用公式、定理进行概括的表达。这是我的困惑,也是我的无能,在此求教于明哲。如果能够用数学的方法表达社会物理学之原理,那对社会管理及其预测预控都是极其有用的。

       这里千万别忘了,在一个具体人生的小坐标系中,还有个历史时代的大坐标系。人生坐标系必须建立于时代大坐标系之中,这就像地球自转的同时还要绕太阳公转一样,地球的运动轨迹一定处在太阳系的整体运动轨迹之中。时代背景是社会的大环境,个人所为是个人的能量运动,只能在社会大背景下起作用。所以英雄必须要有用武之地,“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些说的都是个人的作用及其成就必须有个客观环境的大前提,这也就是我们先辈们所说的天时、地利。正是“天时”构成人生的x轴横坐标,“地利”(或不利)构成人生的y轴纵坐标。天时不由人选择,也不由人决定,因为时间是一维的,“东流如逝水”,谁也不能决定自己什么时间生什么时间死。“地利”虽然也不由人决定,但是有时候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变。动物因为可以改变自己活动的空间才叫动物,人比动物可以有更大范围的活动自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变动生存空间,所以人类才成为百物之长。比如一个出生于农村的人,可以到城里去工作或生活;出生在中国的人也可以移民到外国去;出身寒门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改换门庭或者攀龙附凤,光宗耀祖……如此等等,不多赘述。值得注意的是,人的迁移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今天的中国,农村人可以随便进城打工,有条件者也可以出国。但是在改革开放前,受户口和粮油关系的限制,农村人就不可能进城打工。城里的工厂企业都是国家办的,也根本没工可打。那时候农村人进城,只能作为盲流被公安部门抓到就遣返回原籍。而出国或者移民海外,那时更是不可能的,人一旦有了海外关系就是被监控的专政对象,由此殃及亲戚朋友和子孙后代。在那样的大环境下,

      一般人根本改变不了因投胎而赋予的生存空间。恢复高考以后,一部分寒门子弟通过考学改变了生存环境,由此改变了人生命运和人生轨迹。个别倒霉蛋,考试成绩被别人篡改利用,或者因为其他社会原因连这条路也没走通,那真是欲哭无泪!

    src=http___www.ycie-xa.org_uploads_allimg_170731_1H1301109-0.jpg&refer=http___www.ycie-xa.jpg

          人在一生的活动中,无论处于何时何地,从小到大他的活动区域和影响的人数都是逐步扩大的。比如在0--8岁时,他的活动范围就是在父母和兄弟姐妹身边的家庭范围内;到了上学时,他的活动范围就由家庭扩大到学校,打交道的人中增加了老师和同学;参加工作之后,他的活动和影响范围则进一步扩大到他所在的组织中的同事、领导等等。由此,人们进入社会就会不断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和社会关系网。如果功成名就,知名度就大大提高,朋友圈就大大增加;如果穷困潦倒,朋友圈就自然缩小;如果被绳之以法,除了他的亲人和密友,谁也不会再关心

    他。一个人对别人有用时就会被人利用,因此被别人想着;如果对别人没用,就会立即被忘掉;如果成了别人的累赘或负担,就会被别人躲着。这只不过是人的生物性本能的社会自然表达,没什么道德不道德可说。

         一个人能力越强,存在阈越大,越有能力帮助别人,或者造福于社会。同样,这样的强者也更有能力加害于别人,或者毁坏社会。因此如果一个人活着时曾经有恩于别人,别人往往也会感恩于他,就像《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感恩贾府的救济之恩一样。反之,如果一个人活着时加害于别人,别人也会报复他,就像“基督山伯爵”一样。如果说世间真有因果报应,也只能是这个哲学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并非天地神灵的作用,更不是如来佛的法力无边。有些高级干部退下来之后,原来围着他转的人就再也不睬他,于是他感到“门庭冷落鞍马稀”,感到不习惯,感慨世态炎凉……这其实是他不懂人性。所谓人性,就是人的生物性,人的所有行动不过是人的生物性在社会中的物理学表达。高官在位时掌握着公权力,掌握着别人的命运,所以被人们敬仰,被人们吹捧逢迎。这不是因为他个人有多么伟大,而是他所在的那个社会位置所产生的

           社会势能大,可以对别人施加很大的影响。等他退下来,那个权力所产生的社会势能不存在了,因此再也不能主宰别人的命运了。这样,对别人来说,他的死活就与别人没什么关系了。《增广贤文》里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是人类生存社会活动的自然现象,不必对此多做道德评价或考量。

      随着个人的能力增强,其在社会运动中所影响的区域范围和人数就会呈几何级数增长,但最终将以他的社会贡献对其作出历史评价。无论是名流、精英还是普通人,只要他做出了有益于社会的事业,社会就不会忘记他,死后把它放在人生社会坐标系的第二象限里。反之,如果他做了危害社会的事情,活着时人们把它放在第四象限里,死后则转入第三象限里去。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从生到死不过是老婆孩子热炕头,终其一生的活动不过是养家糊口,那么他的存在影响不过是他的家庭成员和少数亲朋好友,他就在人生坐标系第一象限里。像我的一些前辈,一生都在那一片黄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生的影响就仅限于那个狭小的小村庄。而我的同辈们,有的参军当了军官,有的从政混到了一个“级别”,有的仍在农村靠种地吃饭……这就是各自的存在阈不同而形成的个人命运人生坐标系之差别。另外,对于个别当了大官又因腐败成为狱中之囚者来说,则是从一个人生正区间的高位上一下子落入负区间中,即从第一象限跌入第四象限之中。这时,其活动和影响从一个大范围正区间进入一个失去自由的小范围负区间,无论怎么说都是一个失败的人生,因为他还不如一个始终在第一象限里的普通人。当然,因其社会影响曾经只在他那个“级别”范围内,所以死了之后也会像普通人一样很快被人们忘掉,连遗臭万年的第三象限也进不去。

         每个人都生长在一个特定的时空范围内,这个时空就是社会环境或说是天地,这个社会环境又有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构成。自然环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共同条件,如水、空气、阳光这些上帝赐予的物质,人人共享,人人平等,再能的人也不能把这些自然之物占为己有,再强大的专制政府,也不能把这些基本生存条件垄断起来按照人的社会地位进行限制配额供应,更不能对一部分高贵者实行特供。这些物质好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可以让人类与所有的生物共享,也不要靠劳动获得,所以就不能成为商品。但是随着科学进步,人类对地球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致使水、土、空气被污染,森林被破坏,阳光被雾霾笼罩。这就改变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从而让地球上生物大量的快速灭绝。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能被直接饮用的井水、河水都不存在了;供鱼虾等水生物生存的清水池塘不存在了;无毒的土地不存在了,无毒的原生态庄稼粮食也就不存在了,蓝天白云成为稀缺的气象,只有跑到深山老林里才能见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梁元帝的《采莲赋》里描写的良辰美景永远停留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之中。不过,人类的智能无限,办法总是有的,那就是用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比如面对水污染,人们制造了净化水;面对空气污染,人们又制造了空气净化设备。于是本来取之于大自然的饮用水,变成了商品条件下的纯净水、矿泉水等等,由此把本来天赋于人的不是商品的水变成了商品之水。水一旦成为商品就不能人人共享,平等享有了,于是有人喝已经污染的地下水;有人喝经过简单净化处理的自来水;有人喝深山湖泊里取来的矿泉水;还有人喝特供水。这样,水由天然资源变成了社会资源,变成社会资源就必然成为社会竞争占有的对象,竞争的结果总是让强者享有优胜的资源。土地污染了,一部分人用特供方式可以吃到无毒、无公害的粮食,大部分人受到食品毒害而生出各种不治之症。就在几十年前,一个县域范围内多年也碰不到一个癌症患者,致使人们把患癌症的人视为天罚天谴。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不断看到癌症病人,医院里更是人满为患。得了病,经济条件好的可以多活几年,经济条件不好的,只能回家去熬着等死。水土污染造成的食品有毒,这是全社会的责任,灾难却落到了一部分人头上;科学进步,让人眼花缭乱,只顾今天不顾明天;市场经济,让人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管他人死活和对社会的危害。所有的社会公共问题,本来都应该由代表社会整体平衡运动的社会管理组织机构控制和解决,可是掌握社会运行机器者可以通过商品化的水、土、食品避害,谁还会积极去解决这个“发展中的问题”。

    84468d4fa0edaf7b5b9ebee856b29b0.jpg

        现在的人为什么想吃野生动物?原因不过是饲养的动物有毒——这又因为饲料有毒饲养的动物才有毒。但是野生动物能吃的已经差不多被吃光了,剩下的一些频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被法律保护起来,似乎比人的生命还贵。动物园里养只老虎的消耗,据说按2018年物价水平,光吃一年就得六万多元,外加住、玩、医、养,远比一个人的生命金贵多了。养一只大熊猫的耗费更是没人去计算,这是何等的社会异化现象!号称万物之灵、万物之长的人,竟然在社会上还不如一条动物的生命值钱,我们还有何脸面自我吹嘘自己如何伟大。

       再看社会环境,近年来竟然出现了见死不救,老人倒地没人扶以及能不能扶的问题讨论。这在几十年之前是绝对没有的,哪怕这些仅仅是小概率事件,是个别现象,它的出现就标志着社会环境的恶化,人们生存的危机。例如,20091013日发生在广东佛山的“小悦悦”事件,七分钟之内18名路过的人都视而不见,这连动物世界的猩猩相惜都没有,这样的社会还是人类

    社会吗?人们怎么进化到连动物的本能都没有了呢?同情心、怜悯心、恻隐之心,这是孔孟的人性善立论之本,由此才有“仁者爱人”的经典学说。毫无疑问,“小悦悦事件”已彻底否定了人性善。如果人们还处在不会推理判断的动物思维方式下,看到这些现象,必定会出于怜悯、恻隐之心立即伸出援助之手。当人类学会了推理判断,就会想:这件事对我有什么影响呢?我去救人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没有影响没有好处,我干么要多管闲事呢?于是建立在自私自利之心上的推理判断、利害取舍最终战胜了动物本性的同类相惜、同情与怜悯。这就是人类的进步吗?

          2018912日发生在湖南衡阳市衡东县的一辆小轿车驾驶人故意开到洣江广场去撞人,造成15人死亡43人受伤。2010512日,陕西省南郑县圣水镇幼儿园凶杀案,致使砍杀18人,死亡9人(其中7名儿童,2名成人)……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这里说来心痛,就一笔带过吧。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恶性案件的肇事者都是成年人,其中多是40岁左右。他们把人性恶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无疑给荀子、韩非子的人性恶提供了有力证据。而作为那些无辜的受害者,也只能按照上辈人教育的传统文化理解为是自己的命不好,而不会去分析社会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更无力改变他们面对的社会生态大环境,由此不得不拿出老祖宗留下的那句老话“人有旦夕祸福”或“世事无常”来自我安慰,聊以慰平心灵创伤。这些事件就是在十年的文革期间,在打倒走资派没有公检法的无政府状态下,也是绝没有出现过的。现在到

    处歌舞升平夸盛世,这些旦夕祸福和不测风云,不归咎于世事无常又能如何解释呢?社会学者们这时也许会说,这是社会转型时期的阵痛。但是有人不禁要问,中国人民不是早就站起来了,怎么还要社会转型?还要怎么转,难道让人再倒下去吗?

       人们都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时空之中,这个时空就是他的存在阈。这个存在阈是社会及自然环境赋予的,作为个人当然无法选择。但是社会成员中的每个人的所有活动又无不对这个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有人的共同作用形成合力造成的结果就是这个社会环境。当人们只顾自私自利,不管他人和社会的存在时,其结果就会因私利的争夺或私欲的不满足,个人的不如意而侵害他人或危害社会。比如,有人有意或无意地往马路上摔碎一只玻璃瓶,那碎玻璃渣子就可能会对路过的人造成伤害;一个人开车不管他人,随意变道,就会造成碰撞或刮擦;大量的农药、化肥、除草剂使用,必然使粮食有毒、水土污染。人为私利的追逐,往往在自觉或不自觉之中就影响了他人和社会,由此造成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远远不如动物。动物处在深山老林里,除了获取天然的食物,再没有别的竞争。有机物的生存不如无机物,有机物时刻要新陈代谢、能量转换,无机物则不需要。可见人类进化的同时就是退化,文明的同时就是野蛮。人们总是为自己的创造所围困,所戕害,这就是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在这个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每个人似乎都身不由己,被潮流推着走,而每个人又都在社会大风浪中挣扎搏斗,每个人的行动又无不对整个社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今天的一切就是明天的历史,而历史只不过是过去人的行为记录。所以,王羲之对此大发感慨:“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夕。悲夫!”。

          人从动物中分离出来,是因为人类具有劳动创造的能力,而动物只能在自己所处的食物链中生存。猫吃老鼠,老鼠吃粮食……他们谁都不能创造食物,可是又有各自生存的食物链,这是自然的生存状态。人类的衣食住行则靠人类的劳动创造,劳动创造建立了科学,科学使人类的劳动创造能力大大提高。由此可以说,科学改变了人类的自然生存状态,科学越发达,人类就离自然状态越远。人类离自然状态越远,人类的生存需求就越多、越复杂。由此造成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并且人们之间的同类竞争就越来越激烈。人类走出丛林,逐渐学会了制造工具,学会用火,又学会了农业耕种和饲养家畜家禽。于是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共同构成了人类劳动创造的三要素。在采集渔猎的生产方式下,网缯和人的技能决定了劳动成果。到了农业社会,除了农具之外,加上了土地占有,没有土地就无处劳动,所以土地是人们的命根子,只要占有土地,就可以靠地租获取劳动成果。所以农业社会的战争都是为了占有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家庭既是生产组又是社会组织,同时又是血缘组合,于是男耕女织,天然和谐,宗法就是法律,礼制就是德治。这样的生产条件下,土地和人口就是家庭兴衰的标志,占有大量的土地并有较多的人口,就是大姓旺族,由此就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在农业生产条件下,劳动力作为人力资源和土地资源一样重要,因此家庭中的男人为大,作为女人则只能以子而贵,再好的女人不生育甚至生不出男孩,在家庭中就没什么地位。为了扩大生育能力,一个男人可以配多个女人,以便生出更多的劳动力来。可见男尊女卑的社会规范也是自然选择,“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农业社会家族生产方式需要人力的物理学规律体现。宗法关系和三纲五常的伦理,作为家庭农业生产方式产生的农业文明社会规范,并非圣人们凭空的发明创造,也是社会物理学原理的体现。在一个血缘家庭生产组织中,没有三纲五常就没有社会秩序和家庭秩序,没有家规、家法和家训,家族式生产组织何以维系?没有一夫多妻(妾),家族成员何以壮大?在没有社会保障体制下,没有孝道文化,老人怎么生存?将家庭的血缘关系扩大到整个社会就形成了社会的泛血缘化,“四海之内皆兄弟”,国君就是国父,是天下所有人的父亲,所以国君死了,全国为之举丧,人人都要为其服孝。而人在社会活动中需要互助合作,从而就要建立联合关系——结拜为兄弟,认干亲,让非血缘关系变成血缘关系。三国时刘关张“桃园三结义”,跪下来焚上香,对天发誓许个愿就终生信守,不需要契约和法律约束。这样的一诺千金,只能以泛血缘化的农业文明为基础,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不可能存在的。

          在社会进入工商业文明之后,人们的社会关系由血缘化变成了契约化。契约只有靠法律来保障,没有法律制约一切承诺在关键的时候都会丢得远远的。在家庭血缘关系弱化的工商业文明条件下,家庭因为不再是生产组织而变得越来越小,再追求四世同堂的天伦之乐也就根本不可能了。人口再也不是家庭的生产要素,所以生育越来越低。全球化的就业,让人彻底成了社会的人,儿子远在千里之外工作,根本不可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时要求家庭养老,无疑是空谈,所以主张家庭式养老不过是政府逃避社会保障义务的托词。作为个人,再指望子女尽孝道,想靠孩子养活,那只能是梦想。可笑的是,当今竟然还有大量的知名和不知名的学者到处宣扬孝道文化,并将此视为国粹,无论出发点是什么,客观上都是对年轻人进行道德绑架,而为政府逃避社会义务摇旗呐喊。比如,父母在北京度晚年,儿子在广州闯天下,一年也未必能见上一面,这怎么可能让儿子对父母尽孝道?要遵守孝道,就要“父母在不远游”,这在世世代代耕种那一片黄土的农业社会可以做到,到了世界范围内全球就业的今天是根本不可能的。

          所以一个时代的人,既有共同的时代命运,又有个人作为所造成的不同人生。这个时代命运和人的个人奋斗共同作用,形成一个人的社会存在阈和人生坐标系。比如,出生于50年代底层民众家庭的人,都经过了童年挨饿、少年无学、青年务农、壮年下岗失业,老无子女供养的基本共同命运。但同时也有少数人,在高考恢复后考上了大学,或者通过别的途径入党、升官,当了高级干部;也有个别人下岗再就业,自己当上了大老板,成为富翁。同样上战场,有的人身经百战,多次负伤,没有死掉;有的人没进入阵地就死于非战斗伤亡……如此等等,由此形成各自不同的人生万花筒。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不会完全一样,但大尺度看又都基本相似,具有共同的时代特点。这就像站在一块麦田地里,附身仔细观察分析,没有一颗麦穗和别的麦穗是完全相同的,但站起来放眼望去,一片麦浪滚滚,所有的麦穗又都在麦浪里随风起伏,看不出什么个体差别。

          本来是既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造成的社会问题,因没有及时调整而带来的社会灾难,却归咎于人们的道德下滑以及少数人的报复社会行为;本来是社会管理组织的社会管理问题,结果只能让老百姓来承担。面对个人无法抗拒的灾难,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不公平?草民们在无可奈何之下,就只有归之于命运的安排——这是传统文化,不用多加思索就会这么想、这么看,我们的老祖宗千百年来都是这么看待社会灾难的。何其省心又省力也!

    5962008_23.jpg

         传统文化是忠孝文化,家国一体,所以是专制独裁的家长制文化,不是民主、自由、平等的契约文化。由此而论,所谓的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让社会退回到专制独裁的家长制时代去,从而阻挡和反对建立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国家制度。孝的本质是不犯上,不犯上者不作乱,所以孝父必忠君,于是忠孝一体就是家国情怀,这无疑会让社会稳定和谐。然而,中国近代就是在这种稳定、和谐中步步走向衰落的。直至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突然打破了这个稳定与和谐,一部分思想文化先驱者首先觉醒,吹响“五四”运动的反传统文化和打倒孔家店的号角。

        现在的人和以前的人根本不在一个存在阈之中,怎么可能保留并发扬传统文化。别说不保留,就是保留也只是个外在形式而已,就像香港和台湾保留的只是繁体字和书籍的竖版印刷一样,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则全部是体现工商业文明的西方文化。一句话概括,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建立在农耕生产方式下的农业文明表达,要发扬传统文化等于是让现在的社会生产方式退回到农业社会家庭小农经济上去,这从根本上说只能是痴人说梦。社会文化是社会组织结构及其生产方式的体现,是自然表达,并不是哪位圣人的天才创造。就像天空中气象是天体物理运动的表现一样,社会文化也只是社会运动的物理学原理表现,物理学的社会运行规律并不能为人们所左右。鲁迅和胡适如果生活在朱熹那个时代的存在阈里,就不会提出打到孔家店;反之朱熹如果生活在今天,绝对不会说“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的话。这道理很简单,朱熹和孔子同样生存于农业文明的大存在阈里。西方世界没有孔子,同样有灿烂的古希腊文化。西方国家领导世界首先靠的是先进的文化,而不是靠曾经“政教合一”的传统文化。文艺复兴找回的是适合商品经济生产方式的古希腊城邦文化和契约精神,而不是适应于中世纪农业文明的“政教合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谁不相信契约而相信誓言,不靠法律而靠人情,那就会处处碰壁。社会管理组织如果不依法治国,而是个人或组织的专制独裁——所谓的“德治”来进行社会管理,那无疑是闭眼走向一个死胡洞。现在的一切社会矛盾和冲突,实质上都是两种文化、两种文明的矛盾冲突。在契约关系社会,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国家和个人与国家之间到处都是契约关系。契约关系,讲的是当事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等与平衡,这种权利与义务对等平衡又是在严密的法律制度保障下实现的。所以说没有法律、法制环境就没有契约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就永远进入不到适应于工商业文明的现代国家制度。当今,之所以还有一部份人崇尚传统文化,反而证明缺乏工商业文明社会的契约精神。今天的国人,脚步虽然离开了农田踏入城市的工商业存在阈里,其精神世界还停留在农耕文化的家园;社会生产方式已经进入城市化的工商业文明,文化思想的潜意识里还保留了家庭血缘生产组织的那个一亩三分地。所以社会迷茫,精神分裂,信仰缺失,意识无主。就连社会各界精英们,思想意识也是纷乱如麻,理不出个头绪,因此也就根本不能统一认识问题。不能正确认识问题,何谈解决

    问题?

    现在再回到本文主题,讨论人生坐标系。人在社会活动中,从物理学上说一般都不是匀速直线运动,运动的速度也会因为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而不断变化,或加速度或减速度;或前进或后退;或者停止;或者在正区间或者在负区间……这取决于社会大环境和个人小自由的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作为个人,能选择的仅仅是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以及由此决定的人生观。

        人的社会运动,运动方式是个矢量,可以在社会规范之内从事任何利己和利他的活动。利己和利他是方向相反的运动,所以人的能量在作用于利己和利他的行为时,力度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因此人的人生价值大小或正负,从社会角度衡量决定于他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或破坏大小。要想对社会做出贡献,必须利他,作出忘我的付出和牺牲个人的利益。一个自私自利者,不可能对社会做出较大的贡献。

     就在我写到此处,突然传来网络新闻:2020921日早上07:30,广州番禺一人持刀在一所幼儿园门口砍杀孩子。不论什么原因和什么结果,这都是人类社会的倒退!震惊之下,我不得不停笔唏嘘。这时巴尔扎克突然显灵对我说:“我不祈求痛苦困难有所止境,只希望有一颗能征服它的心。”

     9a9a88ff7f4a4dccbf34fc836dce83e0.jpeg

    李继领先生

    【作者简介】李继领,自号三一居士。释意: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求真一贯。现为太平书院院长,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思想者。

    责任编辑:孙克攀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