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那些逝去的岁月
(代序)
人的生命过程曲折漫长,其中大部分都平淡无奇,真正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只有很少部分。在我过去的生涯中,印象最深的只有青少年时代。我的青少年时代始于三年大饥荒,经过文革大动乱,知青运动,终结于显周岁月。我有一些文章断续记录了那个时代,其中对显周的记录稍多,大约有三四万字。2012年,我忽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既然已经写了那么多,不如再加写一些,连成一个完整的显周回忆录。于是我开始写作这部作品。动笔后才知道并不是“加写一些”那么简单,回忆的闸门一打开,许许多多的往事便涌上心头,写起来很累,也很忧伤。有几次想搁笔不写了,但看着已经完成的部分,又觉得就此中断太可惜,便硬着头皮写下去。偏偏最近几年是我生平参加文化活动最频繁的时候,几乎每月都要应邀外出,此外还有许多其他写作任务也必须完成,更重要的是,我还在一家杂志社任职,留给自己支配的业馀时间很少,有时两三个月都不暇动笔。写写停停,到2013年底,总算草草完成。
在那个时代,每个中国人都不能决定自己的命运,都是“革命的螺丝钉”,被拧到哪里就死死地呆在哪里不能挪动,除非有一天偶然被拧到另外的地方。去显周之前,我这颗“螺丝钉”曾经被拧在农村当农民,也曾经被拧在一个小作坊里当工人。21岁时,我又被拧到了显周,我的职业先是公社多种经营员后是生产门市部营业员。我得承认,我不是个优秀的多种经营员和营业员,我做这些工作虽然并没有什么差错,却也谈不上什么业绩,其原因可能是我被拧错了地方。如果拧到另外的适合我的地方,我或许会创造出业绩的。这种想法只有在今天才可以说出来,在当时是不可以说,甚至也不可以想的。
那时显周场之荒凉,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之恶劣,均超乎想象。山区的贫穷、愚昧、疾病、疯狂、死亡、奋斗、创造、爱情、婚姻、眼泪、欢笑……是那么鲜活地交替呈现在我面前。感谢显周,让我磨练了意志,进一步认清了中国社会底层的真面目。
由于我从小就饱经忧患备尝艰辛,故对显周的一切均能坦然面对安之若素。在这个贫瘠的山沟里,我和山民们成为了朋友,他们中的一些人,在四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和我保持着密切联系,2012年我在重庆举行“陈仁德六十寿诞暨文学创作四十周年恳谈会”时,显周故人、67岁的黄天雪老师还专程赶来祝贺。而我也曾多次返回显周去看望老朋友,去追怀逝去的青春岁月,去重游那里的山村田园。当然,我在显周也看到了一些丑陋的嘴脸,这种丑陋让世界变得更加生动,社会舞台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好。
最应该感谢显周的是,在那些百无聊赖的日子里,我把大量的业馀时间都用来自学文化了,土屋寒灯,孤影残卷,我就那么打发着寂寞的时光。如果没有那时的自学,我的人生将会是另一回事。黄天雪老师后来经常对他的显周学生们说:“你们去看看陈仁德当年住的那间土墙房子,他就是在那里勤奋自学,从那里走出去的。”2013年夏天我再回显周,那间屋还在,我轻轻推开门走进去,双手久久抚摸那堵残存的粗糙无比的土墙,像拥抱久别的亲人一样。
一切都过去了,显周已经成为我人生的重要生命符号,这部作品,就是对这个生命符号的解读。我力图用我的笔去还原那个渐行渐远的已经被历史的尘埃所淹没的时代。文字难免粗糙,内容却非常真实。出于尊重隐私等方面的考虑,个别人物使用了化名,此外所有时间、地点、人物、情节无一虚构。因时隔40年,或有细小之误,当亦不多。
谨以此纪念那些逝去的岁月,纪念到显周40周年。
陈仁德
2014年1月28日(除夕前二日)
目 录
第一章 初到显周
【1】21岁从这里开始
【2】如此显周场
【3】潘经理和同事们
【4】“搞工作怕臭,行吗?”
【5】跟着潘经理下队
【6】赶场的日子很热闹
【7】我其实还是一个孤独的“知青”
【8】走进显周“文化中心”
第二章 新的生活
【1】门框上倒挂着一条蛇!
【2】并非爱情的故事
【3】宣传推广土农药
【4】显周场上的“疯景”
【5】与张亮的奇特邂逅
【6】风雨之夜潘经理逐客
第三章 极度匮乏
【1】 小学生不知道糖是什么滋味
【2】 吃肉何其难
【3】 阎玉成怕把三两米搞脱了
【4】 米糠的致命诱惑
【5】 仲夏夜的噩梦
【6】 穷极无聊的娱乐
【7】 “莫在拐哟,晓得拈啰。”
第四章 与诗为伴
【1】我的第一个唐诗选本
【2】八爷爷的早期启蒙
【3】一段难忘的对话
【4】“仁德的诗词还没有入门”
【5】我将以前写的诗词全部烧掉
【6】天天盼望胡先生复信
【7】四野虫声伴读诗
第五章 交新朋友
【1】见到一位陌生的青年老师
【2】又来了一位青年老师
【3】和高三崽儿在一起
【4】被扔到八阵图那里
【5】走在坎坎坷坷的栈道上
【6】同学们,战友们,都上来吧!
【7】一个青年工人的惨死
【8】他在黑暗中猛扑上去
【9】猫儿忽然发酒疯
【10】七四一号文件发下来
第六章 马儿之死
【1】“马绍成烈士”是谁?
【2】响起了阵阵“捉特务”的呼喊声
【3】乱棒从四面八方劈下
【4】马儿尸横旷野魂断异乡
【5】周围几座山全站满了愤怒的农民
【6】坟上的树已又粗又高
【7】全县爆发了一场围攻知青的运动战
【8】这一切到底是谁之过?
第七章 “三分之一”
【1】认识沈昌荣
【2】美丽的萧家湾
【3】无法下咽的忆苦饭
【4】精彩的忆苦表演
【5】复员军人的故事
【6】非团员负责发展新团员
【7】深山洞穴探寻夜明砂
【8】一斤糖精与物资交流会
第八章 假肉票案
【1】发现假肉票
【2】审问韩祥生
【3】是韩国伟干的
【4】美术天才的悲哀
【5】八两荞面和两行眼泪
第九章 苦乐插曲
【1】“供批判用”的经典
【2】成适隽:“请你吃年糕”
【3】曾先龙:“共产主义的平方”
【4】杨秀维:“想换一个胃”
【5】猫儿:“我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6】跳楼捍卫纯洁的爱情
【7】暗夜里,标娃子暴死
第十章 浪迹江南
【1】向往江南已久
【2】穿越雄奇大三峡
【3】走遍武汉三镇
【4】感受东湖的美丽
【5】南京城,玄武湖
【6】瞻仰中山陵
【7】警察拔出手枪对着我
【8】我真的到上海了
【9】从动物园到豫园
【10】南京路上流连忘返
【11】荡舟西子湖
【12】游灵隐寺和品龙井茶
【13】看遍杭州风光
【14】我在火车上站了18个小时
【15】柳州城外痛悼亡兄
【16】到贵阳寻访表姐
【17】一切又回到原地
【18】江南之行念念不忘
第十一章 当队长去
【1】区委出台了新政策
【2】袖珍乡场上的众生相
【3】最有名的人是姚毛
【4】深夜古庙里的怪异声音
【5】这一餐饭我终生难忘
【6】辛辛苦苦造“大寨田”
【7】改造懒汉姚毛
【8】办政治夜校
【9】重返吴家场
第十二章 铁竹木棕
【1】同时兼管两个门市部
【2】我直接服务农业
【3】氨水池旁惊魂一幕
【4】来了个水灵灵的女知青
【5】女知青跳楼殉情
【6】端午前夜顔光宗被砍成重伤
【7】我如此坚持原则
【8】知青要把老人重做过
【9】公社厕所景观
【10】宏伟的黄钦水库
【11】长冲水库惨案
第十三章 青春碎片
【1】应该考虑婚姻大事了
【2】我有门槛,你有脚杆
【3】猫儿失恋后的生日
【4】徒步往返40里路看电影
【5】除夕夜谁也不许哭
【6】我把她的床铺弄得一塌糊涂
【7】完全意想不到的奇迹
【8】爱情真的来叩门了
【9】《西厢记》的离奇遭遇
【10】风雨中穿越80里崎岖山路
【11】啼笑皆非的小故事
第十四章 路线教育
【1】工作组来了
【2】熊熊燃烧的墙架向我迎面砸下
【3】我的皮鞋成了忆苦思甜的道具
【4】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
第十五章 萧瑟秋风
【1】“双打运动”开始了
【2】哥哥因现行反革命罪被捕
【3】张部长发给我一支步枪
【4】一大群被捆好的囚犯
【5】犯人被捆得杀猪般地嚎叫
【6】一个如同乞丐的女人哭着跑来
【7】这次轮到张部长坐牢了
【8】都是因为政策“英明”
第十六章 挥手告别
【1】我儿子在土屋里诞生
【2】我受到可耻的诬陷
【3】终于返城了
陈仁德先生
【诗人简介】陈仁德,重庆市忠县人,老知青,四川大学毕业,喜欢诗词,有作品数千首,著述十余种,持社社员、中镇诗社社员、重庆市文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诗词研究院院长、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香港诗词学会顾问。
责任编辑:孙克攀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