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远是一个人杰地灵、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双山双水绕双城,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娶妻生子,留下许多美丽神话传说,怀远火红的石榴,是淮河之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里深藏着一些不爱张扬的艺术大家。探访德艺双馨的乡村老艺术家张家治,源于众多书法爱好者和媒体朋友的多次推荐。晤其面、听其言、观其字,我们的唯一感觉就是四个字——庆幸、震撼。
走进怀远县美丽富饶的乡村包集镇火庙村,棋盘般的街道纵横交错,鳞次栉比的商铺招牌盈街,而张家治的家则处于小巷深处一个幽静的中学西侧院落中。小院虽不算大,二楼的书房却很典雅,案几上的纸墨笔砚占据了整个空间,满墙的书法作品飘溢着浓浓的墨香。
艺术家的内涵、农民般的笑脸、爽朗的话语,84岁的他与我们一起聊起了他一生潜心书法并终获成功的故事。
张家治1942年生,安徽怀远人,中学高级教师,张八郢中学副校长,中国书协终身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委员、中国中外名人委员会委员,他从6岁时迷上书法,跟随读私塾的老父亲学习书法,人称童子功,屈指数来,他已经和书法结缘76年了,少年时期他学书临帖就积累了深厚功底,他擅长楷书和行书,幼承家学,初学欧体,著名评论家李穆对其书法称:“典雅/遒劲,爽丽明快、章法晴朗,落款和谐,法度森严,且渐入自由化境之评。”其书法作品获得国内外书法大赛60多次奖项。他 的作品获得黄山杯第四届中国当代名家邀请赛,全国教育系统红烛颂杯,第五回21世纪国际书画审美大赛等金奖。入中国近代书画展和中国历史博物馆,中日书画交流大展和中国革命博物馆,被安徽省蚌埠市授予文学艺术成果奖。
1994年,张家治校长蜡炬成灰、染尽白发光荣退休,这时他已没有太多的家事缠绕和公事纷扰,感觉到了静心专研书法的绝好时机。“60岁了还能干什么?还是享享清福吧!”许多人向他报以善意的劝解,他总是莞尔一笑。为传承中华书艺实现多年的书法教化世人后生的梦想,张家治毅然决然地握紧了心爱的毛笔!
为大力支持张家治把字练好,家人专门为他腾出一套屋子,购置了沙发、书桌、茶几等家具,买来了宣纸、笔砚等书法用品,收拾妥当后供他安心练习书法。
张家治练习书法不拘一格,在地板上、废报纸上、废宣纸上,蹲着、站着他都能运笔自如。每天坚持练习800——2000字。多少个不眠的夜晚,多少个凉寒的清晨,他全身心投入,雷打不动,一如既往。
乡村的教师还需要种田,每天他从田野里干活回来,就是再累,也要站在桌子前写上几个字;听说谁写的字好,他就去拜谁为师;看到好的书法典籍,想方设法也要买下来。学古仿古但不复古,不管什么字体,都格外注重掌握其运笔方法。随着一笔一画的移动,一个个秀美的毛笔字跃然纸上。
张家治练习书法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他60岁那年,有个学生沉迷网络,荒芜功课,家长老师多方劝解都无济于事。那时,张家治早已下定决心苦练书法并有所造诣,一日周末,他深知这个喜欢书法,就将这一决定告诉了他,起初学生将信将疑,后当看到老师对待此事异常严肃时,学生随机产生了羞愧和佩服之情! 从此,师徒俩建立约定——假日苦练书法,平日安心学业,实现双喜临门。张家治终于用练习书法的精神和毅力这种实实在在的教育方式打动了许多学生,达到书法教化人的目的,学生戒掉了网络,后顺利考入大学,而且书法艺术功夫颇深。他的众多学子和社会学书者对他评价都很高:“张老师是我见过的最有人格魅力的老师。难忘恩师,难忘乡情。”多少学子给他邮寄无数热情洋溢的感谢信。
亲朋好友的鼓励,也为张家治在书法道路上的潜心研学填注了不竭动力。他的义务书法教学,感染了无数学生,2013年他的学生张楠倡导他喜爱书法的几十个学生,为张家治老师在合肥赖少其艺术馆办起了一次成功书展,受到国内很大反响。
张家治矢志书法,锲而不舍,终于大器晚成。经过几十年的苦练,他的书法艺术逐渐趋于成熟大雅,登上艺术高峰,而他为百姓,作品兼有篆书的匀称、隶书的娟秀、正书的流利、行书的活泼、草书的洒脱,其书法作品自创一体,独具一格,具有:苍劲有力、美观大方、自然流淌的特点。
为了检验自己的书法,近几年来,张家治尝试参加各种国内外书法比赛,而每次参赛,他都能获奖。以自创体参加全国书法大赛,多次获得书法类金奖。
他还同众多书法爱好者广泛交流,把自己摸索出来的如何写好字的方法,无私地传授给别人。来自美国、日本、上海、北京,合肥、南京、蚌埠等周边县市及本地的书法爱好者常与其广泛座谈,交流心得,有效地提升了书法水平,扩大了这一传统艺术的传播。
张家治对于自己的书法作品从不保守,不论好友、亲朋、乡邻或慕名者他都一视同仁,前来求字的,总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归。按他的话讲:能让自己的作品走进千家万户,给人带来美感享受、给人以动力是他最大的快乐。他的书法教化众人的良好品质,赢得更多人的爱戴。
责任编辑:何妹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