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郑国,地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优越,且十分重视商业贸易。自立国之初,郑桓公就与商人之间订立了盟誓,把尊重商人、保护商人的利益作为一项基本国:“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丐夺,而有利市宝贿,我毋与知,恃此挚誓,故能相保。”郑国商人也恪守盟约,重视家国利益。
在周公遣商朝遗民专以营商为业之前,商人一直是官商。自此始,才有了平民经商,但很少见到有关记载。对平民商人的记载,大概是从《左传》提到的弦高开始的。
弦高,一介布衣,贩牛为生。但头脑灵活、随机应变能力超群。《左传》中刻画的弦高,是一位机智勇敢的爱国英雄。他因“弦高犒师”而被后世称颂。
时值春秋中期的秦穆公时代。当时,秦穆公急欲东扩,成为春秋霸主。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接到他派驻郑国的大夫杞子等人的报告说,他们掌握了郑国的“北门钥匙”。于是,秦穆公命令百里奚的儿子孟明视等人率军偷袭郑国,打算借助里应外合,一举消灭郑国。当秦军行走到离郑国不远的“滑”(今河南偃师)时,与准备到京都洛邑做买卖的郑国商人弦高不期而遇。弦高见到有备而来的秦军,急中生智,一面派人回郑国向国君禀报消息,一面冒充郑国的使者用十二头牛作为礼物犒劳秦军,与秦军主帅周旋。他暗示秦军,郑国早已知道了这一情况,正严阵以待。秦军主帅孟明视一听,知道偷袭计划已泄露,再攻打郑国恐难以取胜。于是改变方针,灭滑后返师。
郑穆公接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情报,立即派人到秦国驻郑国的大夫那里窥探情况。果然,秦国驻郑国的大夫杞子、逢孙、杨孙正在束装,以待秦兵袭来作内应。郑穆公于是派大夫皇武子用外交辞令,巧妙而有“礼貌”地驱逐了杞子等人。杞子逃往齐国,逢孙、杨孙逃往宋国。孟明视在灭了滑国回师的路上,遭到晋军伏击,全军覆灭。就这样,一支强国劲旅,被一个牛贩子轻易地消灭了。郑国却因弦高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
“弦高犒师”救了国家,救了郑国百姓,从此,弦高的爱国商人形象深入人心,传于后世。《后汉书·张衡传》说:“弦高以牛饩退敌,墨翟以萦带全城。”印证了弦高的事迹。后来,郑穆公以高官厚禄赏赐弦高,弦高坚辞不受。
关于“弦高犒师”,《史记·秦本纪》中有如此记载:“郑贩卖贾人弦高持十二牛将卖之周,见秦兵,恐死虏,因献其牛,曰:‘闻大国将诛郑,郑君谨修守御备,使臣以牛十二劳军士’。”可见,弦高遭遇秦军,这种机智做法既是自保,亦是保国。正因如此,弦高被后世视为古代爱国商人的杰出典范。
作为商人,走南闯北逐利是基本目的。但弦高深知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依存关系。他主动冒充国君使者犒秦师的爱国、保国行为,既遵守了前述“尔无我叛”的誓词,保护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又信守和维护了商业活动的政治环境。这是一种从事商业活动不可缺少的信义,也是作为一国臣民不可或缺的道义。
从弦高的故事可以看出,我国春秋时代,商业已经相当发达。划地为牢、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等,是后来的政策。
对弦高的评价,因资料所限,难以详述。借用唐代诗人吴筠的《郑商人弦高》一诗,作为总结:
卓哉弦高子,商隐独标奇。
效谋全郑国,矫命犒秦师。
赏伸义不受,存公灭其私。
虚心贵无名,远迹居九夷。
作者:任重,祖籍甘肃秦安,出生地甘肃会宁,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现居兰州,在某高校供职。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高级工程师,高级职业指导师,副研究员。主要作品有:专著《商论》《人论》,哲思录《寻梦莲花·心知录》,散文集《灵魂的花朵》,诗集《乡关》《向着一个立意》等。
责任编辑:许志刚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