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国风网 |  官方微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 活动报名/会员申报 | 证件查询 | 书画商城 我要投稿
当前位置:首页 > 百家 > 文苑荟萃
文苑荟萃
  • 新闻
  • 视频
  • 百人百事
  • 文苑荟萃
  •    村官父亲

    时间:2018-05-24 09:24:00  来源:中国国风网  作者:施福明

     


          父亲即种几亩薄田又做小小村官,在乡村摸爬滚打、含辛茹苦干了几十年仍然住着破草房,家中无余钱。

          农村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我家分到13亩土地,当时农村生产力落后,农活基本靠人力、畜力,劳动量特别大。我父亲在村里忙事操心,我兄弟姐妹四人又的吃穿上学,平时除了假期外,我们为家中出不上多大力,而且母亲考虑到孩子们的前途,也尽量不占用我们的学习时间。她总是告诉我们:“不要担心地里的农活,现在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至少吃喝不愁,你们要好好学习,努力考上大学,日子就好过了,我干活有劲着呢!”就这样,母亲和爷爷奶奶日复一日地家里地里操劳。爸爸是“望女成凤、望子成龙”,可惜我们姊妹四人若干年后却都成了虫。我印象中父亲的手十分粗糙,像干裂的树皮。特别是一到冬天更是布满了血口子,只好用胶布缠着,但我从没听父亲抱怨过, 而是全心全意的为这个家奉献着自己的一切。

            父亲心地善良,即使在贫穷之时,他的行事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村里仍时不时有讨饭老人前来讨饭,如果赶上饭点,父亲一定盛上一份热饭菜,端上一碗汤,让对方吃掉。不是饭点时,则给对方几块干粮或一碗粮食,一定不会让对方空手而归,更没有任何冷言冷语。村里有一位孤寡军人,与我家也算近门,年轻时他当过兵,但为人不善。晚年境遇凄惨,此人早年多次有对俺家不敬的言行,父亲看他可怜,常做好饭菜让我们给他送去。我问父亲:“他过去对俺家那么恶劣,现在干嘛要对他很好?”父亲沉默了一会,只简单地说,那是过去,他现在知道改了,人都有老了可怜的时候,不要跟一个老人计较,人积德行善能造福后代儿孙的。那人到死都感激父亲的恩德,父亲临终还嘱咐我照顾好他,帮他养老送终。后来,此人70多岁走时,我带着孩子们披麻戴孝为他送下地。还有一年午收季节,天气异常炎热,县城来个骑自行车买冰棒的小伙子,冰棒没卖完车胎却打炮了,父亲放下手中的活计,回家拿来工具熟练帮补好,打足气,又招呼乡亲都一抢而空,如此好事爸爸不知一生做过多少件。

            父亲对我们几个一直要求都很严格,让我们要孝敬老人,不许浪费粮食,不许说谎话,做事要认真.小时候的我们曾因为贪玩,对作业敷衍了事,而被父亲责打罚跪。还有一次我偷拔了人家的几棵葱栽在自家园子里,母亲发现后马上狠批了我一顿,然后押着我去给人家道歉,并要赔偿人家的损失。父亲说了,人穷些不可怕,但做人一定要正直善良,不然活着就会直不起腰杆,不能湿了毛也,小了虫也。父亲的言传身教一点一滴的影响了我们,让我们做人正直宽容、与人为善。

    微信图片_20180524092250.png

           父亲很坚强对未来总充满了憧憬,但毕竟长期家里家外操劳过度,他的身体还是一年年的衰弱下去。但村里工作一直年年先进,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个人。在父亲去世前的几年里,我四处带他求医问药,中药吃的可养一头牛,可他的病情还是日益加重了。我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尤其是糖尿病后期把他折磨的瘦骨嶙峋,每年春天病晴的发作时,我找来中医为他肿腿扎针放水,这让父亲痛苦不堪。

            即便如此他也只是简单地吃些药,严重时吊些水减轻痛苦。那时家中根本没有多余钱去城里住院。后来长子的我在镇里工作了,父亲常去镇里召开村支书会议,他看到我在镇里忙碌总是很开心,我也不时地为他泡好一大杯茶早早等候,这种其他村支书没有的特殊“优待”一直持续许多年。我婚后家中喜事不断,又添两个娃,但经济负担却因此加重了许多。我利用工作之余贩卖牛羊油礼拜天骑自行车送四十里外肥皂厂赚些小钱补贴家用,二弟外出打工,三弟在小学任教,小妹也去市里表哥家大酒店帮忙,总算都没有吃闲饭,爸爸非常高兴,常常笑容满面。

            父亲去世后,家中冷冷清清,很长一段时间内,每次下班回到家中,我总认为爸爸还在家中呆在那低矮的小屋中,可到了家门口,总想习惯性的喊一句:“爸,我下班回来了。”但院中再也没有了我熟悉的身影。

            五月杨絮点点飞,又是一年父亲节将临近,也是我父亲过世二十周年,漫天飞舞的杨絮恰似我对雪花对父亲的思念。“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让人痛彻心肺。父亲离开这个世界二十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苦难、光辉短暂一生,他的点点教诲,都如刀刻斧凿一般印在我的脑海,仿佛就在眼前,从未远离,多少次梦中与父亲相见,醒来却已泪湿枕巾,父亲啊,愿九泉之下的您,不再受苦受累,不再受病魔的折磨,二十个春夏秋冬,春去春又来,我们儿女想念您,一刻未曾忘记您! 

           作者简历:施福明、男,48岁,淮北著名作家、高产编剧,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市国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何妹

    上一篇:王昌龄诗赏析
    下一篇: 画 中 美

    网友点评

       

    版权信息

    本站会员主动发布展示的“原创作品/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会员发布的作品有侵权行为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处理!
    如未经授权用作他处,作者将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国风网  备案号:皖ICP备19013950号  公安备:34060002030165
    Copyright © 2015 - 2019 国风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我们

    国风网
    商务合作:138-1064-8262
    邮箱:zgguofeng@126.com

    关注我们

    国风网 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