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改编自香港女作家亦舒同名小说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火爆荧屏,一对大学闺蜜完全不同的职业与家庭道路引发广泛讨论。罗子君,“全职主妇”的一类代表,回归家庭,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完全依赖丈夫生活。唐晶,投身职场,兢兢业业的全职女性,完全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虽不乏追求者,但婚姻、家庭貌似遥遥无期。对此,人们褒贬不一,却似乎忘了此片的正题,即“全职女性”的出路何在?
所谓“全职”,是人类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后,日常生活与工作在空间上彻底分离,时间概念根本改变,工作与生活的边界不断被明晰、权益不断被保障的情况下才出现的。在工业社会之前,没有所谓“全职”“离职”或“失业”。但进入工业社会之后,人们日常的生活与工作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市场上,劳动力可以通过性别、年龄、学历、工作经验等指标被精确地评价,聘于相应的工作岗位,在合格地完成“全职工作”后,支付对等的货币。这一模式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直到今天,“全职”已成为成年人的固有标签。
但“全职”对于男女两性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从现实来看,无论是先天的生理条件还是后天的社会观念,女性无疑都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今天,“全职”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工作时间”的全勤,即除开带薪年假,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更无论其他对于脑力、体力等基本要求。一旦达不到,扣钱、处罚甚至以此为原因的解聘都是合情合理的。而这显然是以成年男性的生理及家庭、社会角色为蓝图设计的,不仅女性,老、病、残等弱势群体也无法完成。女性人生中有独特的孕、产、哺乳等时期,需要社会赋予女性更多的家庭责任,而这恰恰是当前需要改善的地方。
而“全职主妇”呢,似乎不用应付职场上的艰辛,在家里做做家务、带带孩子就成为人生的赢家。但现实真的是这样吗?在美国女性同样饱受“全职”困境之苦时,美国经典的女权著作《女性的奥秘》就通过大量调查,深刻揭露了大众观念中“幸福家庭主妇”假象下美国妇女的无名痛苦。实际上,“全职主妇”不仅是一份孤独的、高标准或者说标准模糊的且看不到前途的工作,更是一份价值往往被低估甚至不被社会甚至家庭所承认的工作。而且,随着社会离婚率的日益升高,“全职主妇”的稳定性也在大打折扣。
所以,在这个高度货币化的后现代社会,女性的价值往往被低估。社会价值的缺失,使得女性成年后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道路,都难免陷于“全职困境”。因此,不仅需要进一步扩大女性员工的权益,切实考虑其生理及家庭因素的干扰,更要在社会观念中大力纠正“劳动力货币化”的错误观念,给予其在家务劳动、生养儿女方面应有的社会价值肯定。唯有推动性别观念的多样化,“家里家外”劳动价值的平等化,才能从根本上化解女性的“全职困境”,促进两性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夏雪 系社会学学者)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