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车厢”又起波澜。据广州媒体报道,日前,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率调研组赴广州地铁集团、深圳地铁集团,专题调研“关于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可行性。此前,广东省政协委员苏忠阳提出了《关于广州地铁设立女性专用车厢》的提案。据称,深圳本月将选取两至三条地铁线路试行设立女性优先车厢。
“女性车厢”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几乎每一次有类似动议,都会引发舆论争议,比如2013年武汉地铁决定定时为女性提供专门候车区,2016年郑州公交车系统推出夏季女性专车。这一次,轮到了广州。尽管在当地媒体发起的问卷调查中,有近67%的人投了赞成票,但反对的声音同样强烈——有人担心此举会造成新的男女不平等,引起男性乘客的不满;有人认为“行之不远”;有人担心会造成运力资源的浪费;有人说,通过物理隔离来体现对女性的“优待”,本身就是一种歧视。
尊重女性、关爱妇孺,在现有条件下多一些呵护、多一些保障,既是国际通例,也应该成为我们社会的共识。“女性车厢”让这么多人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着实令人疑惑。女性挤不上车、女性面临被骚扰的可能、孕妇出行更难……这些不是每天发生在公共场域的事情吗?城市公共交通为这一群体提供有限的倾斜,并不过分。尊重、关爱不该是空洞的大话,也不该是刷在墙上、写在纸上的口号,悬置的权益当然需要有所依附。
无论是文明、德行,还是公共生活的品质,往往蕴藏在细节的精心设计之中。母婴室是这样,第三卫生间是这样,女性安检口也是这样。在大城市地铁十分拥挤的情况下,可能很难做到让女性特别从容,但设置一些“女性车厢”,可以让女性不必与男性拼体力,稍稍从容一些。
试水“女性车厢”,天塌不下来。从当下的制度、技术乃至资源条件看,设置“女性车厢”并不难。投入没有增加,流量没有加大,管理上只要习惯了也不存在障碍,即便存在一些难度,也是公共事业本来应该承担的成本。一个社会的进步、文明,往往体现在能够、愿意拿出更多的资源,去照顾那些原本不在视野中的群体,去注意那些本来没有注意到的细节。
在女性保护上,我们做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不要说制度的响应与设定,即便从法律层面讲,对女性的保护也很不够。以公共场所的性骚扰为例,尽管2005年已有了关于性骚扰的立法,但是并没有明确定义,操作性也不强。即使有监控视频,也不会借此甄别骚扰行为并付诸法律制裁,监督往往依赖网友现场拍摄或乘客的见义勇为。
尊重、保护女性,是一个宏大的课题,任重而道远。从长远看,大城市地铁设立专门的“女性车厢”,可以在社会上营造尊重女性的氛围,从而逐步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彰显城市的人文关怀。
责任编辑:王海峰
|
网友点评